ITCOW牛新网 8月12日消息,据央视新闻报道,自6月10日17家主流车企联合承诺”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”以来,首批践行企业已交出亮眼成绩单。工信部最新调研显示,一汽、广汽、赛力斯等车企通过机制创新,不仅兑现承诺,更建立起长效保障体系,为行业树立标杆。

中国一汽作为央企代表,采取了系统性改革措施。公司成立跨部门专项工作组,将账期管理从临时要求升级为长效机制。特别针对中小企业供应商,自6月起全面推行100%现金支付,取代原有的”现金+银行承兑汇票”混合模式。目前已完成2000余家中小供应商资质审核,建立动态管理名单,实现精准扶持。
据ITCOW牛新网了解,广汽集团则将60天账期作为”铁律”贯彻。通过重构”订单-验收-结算-支付”全流程管控体系,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。值得称道的是,尽管行业普遍采用票据结算,广汽仍保持95%以上的现金转账比例,这一坚持20余年的”优良传统”,极大缓解了供应商资金压力。
新势力代表赛力斯汽车则创新推出”厂中厂”模式,通过物理距离的缩短实现账期的实质压缩。该模式将核心供应商生产线直接嵌入超级工厂,零部件从生产到装配仅数百米,大幅减少中间环节和库存成本。同时建立应急机制,对资金紧张供应商提供提前付款支持,体现供应链协同理念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在央视采访中表示,目前一汽、东风、长安等央企,广汽、上汽等国企,以及吉利、长城、赛力斯、理想、小鹏等民企和新势力均已积极行动。由于涉及资金筹备、流程改造和合同修订等复杂工作,企业普遍采取”新订单立即执行、历史订单逐步消化”的务实策略。
行业专家指出,此次账期改革直击汽车产业链痛点。传统车企账期普遍在3-6个月,严重挤占中小供应商现金流。60天承诺的落实,预计每年可为供应链释放超千亿流动资金,显著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创新活力。特别是对技术型中小企业的现金支持,将加速关键零部件的国产替代进程。
从实施难点看,如何避免”隐形账期”成为关注焦点。许海东强调,需通过合同明确验收、装机等环节时限,确保全流程透明。赛力斯的”厂中厂”和一汽的动态名单等创新,正是从操作层面破解了这一难题。
市场分析认为,此次改革将重塑汽车产业生态。短期看,车企需调整资金管理模式,可能影响利润表现;但长期而言,健康的供应链关系将提升整体竞争力。特别是现金结算的推广,虽增加财务成本,却换来供应商忠诚度和交付质量的提升,属战略投资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所有制车企在落实中各具特色。央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,国企坚守现金支付传统,新势力则善用模式创新。这种多元化路径,为行业提供了丰富参考,也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的成熟与包容。
随着首批企业经验的推广,预计将有更多车企加入实质改革行列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将持续跟踪进展,并推动将良好实践纳入行业标准。这场由企业自发启动、政府引导支持的供应链变革,正为中国汽车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