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COW牛新网 8月13日消息,阿里通信旗下虚拟号码服务”阿里小号”在7月29日宣布将逐步关停服务后,该公司昨晚突然发布公告,决定”暂停执行原业务调整计划”,允许现有用户继续使用服务直至新方案出台。

阿里小号8月12日最新公告
阿里小号8月12日最新公告

根据最新公告,阿里通信表示在收到大量用户反馈后,正与运营商及相关方积极协商优化解决方案。在最终方案确定前,除停止新用户注册和续费外,现有小号功能将维持正常使用。这与7月公告中按省份分批关停的计划形成鲜明对比,当时明确陕西、广西、浙江三地用户将分别在8月、9月、10月底失去服务。

阿里小号7月29日发布的业务调整公告
阿里小号7月29日发布的业务调整公告

据ITCOW牛新网了解,这已是阿里小号今年第二次”死里逃生”。4月23日,用户曾收到短信通知称服务将于4月29日全面下线,但最终得以延续。

阿里小号今年4月发送的短信通知
阿里小号今年4月发送的短信通知

行业专家指出,阿里小号作为国内主流虚拟号码服务,广泛应用于电商购物、社交注册等场景,能有效保护用户真实号码不被泄露。但其匿名特性也可能被用于电信诈骗等非法活动,这与近年来加强的通信实名制政策存在冲突。阿里通信的摇摆态度,正是这种矛盾的直接体现。

从技术角度看,虚拟号码服务通过中间号转接实现通信,既保障了主号隐私,又满足平台验证需求。但随着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等法规的实施,运营商对号码资源的管控日趋严格。特别是对未完全实名的虚拟号码,清理力度不断加大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公告中特别强调”除续费外”可继续使用,意味着阿里小号已停止商业化运营,当前处于维持状态。用户通信余额将按原路径退回,但具体时间未明确。

从用户反馈看,阿里小号的暂保留受到广泛欢迎。许多用户表示,虚拟号码是其防范骚扰电话、保护隐私的重要工具。在电商平台、外卖服务等高频泄露场景中,小号能有效隔离风险。这种刚需的存在,或是阿里通信力争保留服务的主因。

法律专家表示,虚拟号码服务的存废之争,本质是隐私权与公共安全的平衡问题。完全禁止可能损害用户合法权益,放任不管又可能助长违法犯罪。理想的解决方案应是建立”可控可溯”的中间号体系,既保障正当隐私需求,又能满足监管溯源要求。

业界预期可能的出路包括:转型为完全实名制的企业级服务;与运营商合作开发新型隐私保护方案;或逐步引导用户迁移至其他合规替代产品。无论哪种路径,都需要在技术创新与合规经营间找到平衡。

对于现有用户,专家建议及时备份重要账号关联信息,并关注官方通知。虽然服务得以延续,但长远来看,寻找替代解决方案仍是明智之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