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COW牛新网 9月2日消息,国内半导体行业领军企业中芯国际(688981)近日发布公告,宣布计划通过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,收购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(北京)有限公司其他股东持有的全部剩余49%股权。交易完成后,中芯国际将实现对中芯北方的完全控制

中芯国际

目前,中芯国际持有中芯北方51%的股权,其余49%股权由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大基金一期”)、北京集成电路制造和装备股权投资中心(有限合伙)、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、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持有。

中芯国际已与中芯北方少数股东的主要股东方签署了《资产购买意向协议》。本次交易的具体方式、方案、发股价格和交易作价等安排将由交易各方后续协商确定。

由于交易尚存在不确定性,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,中芯国际A股股票已自2025年9月1日开市起停牌,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。

此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,也不构成重组上市,但属于关联交易。

中芯北方成立于2013年7月,是由中芯国际与其他合作方共同投资成立的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,拥有65nm~24nm的成熟制程制造能力。

该公司旨在建设中芯北京二期项目,专注于45纳米及更精细集成电路的量产,聚焦于消费电子领域。目前具备两条月产3.5万片的300mm生产线。

第一条生产线主要生产40纳米和28纳米Polysion工艺产品,第二条生产线具备28纳米HKMG工艺及更高技术水平。其产品涵盖通用逻辑电路、低功耗逻辑电路、混合电路和射频等领域。

据中芯国际2024年报,中芯北方及中芯京城(中芯国际另一家子公司)合起来的营业收入为154亿元,净利润为5.26亿元。

收购中芯北方剩余股权对中芯国际具有多重战略意义。

中芯北方作为中芯国际旗下重要的12英寸晶圆厂,其资产折旧已基本完成或即将完成。如果按照五年时间折旧,资产折旧已经完成;按照十年计算,明年也将完成。这意味着收购剩余股权后,中芯北方的利润将更多地贡献给上市公司,有望显著增厚中芯国际的利润

同时,实现对中芯北方的全资控股,有助于中芯国际加强成熟制程芯片的控制力,提升决策效率,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变化。

中芯国际近期业绩表现亮眼,这为此次收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
2025年上半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3.48亿元,同比增长23.14%;归母净利润23.01亿元,同比增长39.76%;扣非后净利润为19.04亿元,同比增长47.76%。

业绩增长主要由于晶圆销售数量增加及平均售价上升。报告期内,公司销售晶圆的数量(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)由上年同期的390.7万片增加19.9%至468.2万片;平均售价本期为6482元,上年同期为6171元。

在量价齐升的背景下,公司的毛利率从2024年的13.9%抬升8个百分点至21.9%。

此次收购发生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。中芯国际作为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,根据各纯晶圆代工企业最新销售额情况,公司位居全球第二

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协同效应正在显现,受下游应用场景多元化影响,各细分领域呈现差异化演进格局。生成式AI、智能终端芯片、自动驾驶芯片等是先导性领域,是贡献整体市场规模增量的核心动能。

消费电子市场在智能终端迭代升级的刺激下,智能手机、电脑、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换机需求呈现渐进式释放。汽车电子领域有触底反弹的积极信号,产业链在地化转换也继续走强,更多的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。

中芯国际此次对中芯北方的全资控股计划,是其巩固成熟制程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。完成收购后,中芯国际将更高效地整合资源,提升在28纳米等关键节点的市场竞争力。

由于中芯北方资产折旧基本完成,其利润贡献能力将进一步增强。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积极,停牌前6个交易日中芯国际股价涨幅达26.04%。

交易最终落地还需公司董事会、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及监管机构审查。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停牌后,市场对此战略性举措的反馈将更为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