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米仓映画(Lumi Warehouse)由知名UP主“小鹿Lawrence”于2021年创立,秉持“用影像打败时间”的创作初心,致力于融合人文叙事与商业美学,为品牌与观众打造具有长久生命力、情感共鸣与审美高度的视听内容,覆盖电影感Vlog、品牌形象片、TVC、创意短片等多维内容类型。

在流量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持续产出高质量内容是自媒体团队立足和发展的核心。随着制作标准的不断提升和拍摄场景的日益复杂,许多团队面临着一个共性挑战:如何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,兼顾制作效率与团队协作的流畅性?摸索一套适合自身的高效工作流,已成为自媒体团队持续稳定输出优质内容的关键环节。

对于像知名旅行内容创作者、B站百大UP主“小鹿Lawrence”及其团队“鹿米仓映画”这样,以电影级质感的旅拍视频和全球化拍摄为特色的团队而言,这一挑战尤为突出。他们的创作模式往往是“小团队出击,大后方协同”——创始人小鹿Lawrence与摄影师深入世界各地进行前线拍摄,而后期剪辑、调色等环节则需要国内团队的紧密配合。跨越时区的远程协作、海量素材的即时回传与安全管理、以及复杂的审片反馈流程,都曾是制约其效率与创意的现实瓶颈。

面对这些行业痛点,技术赋能成为了破局的关键。凭借对专业影像创作工作流的深刻洞察,索尼(中国)有限公司与分秒帧(北京云为先科技有限公司)近期联合推出了一站式云端影像创作中枢——ICE-Cloud。 这一产品旨在为内容团队提供从拍摄到审阅和交付的全流程、云端协同管理平台,直击远程创作中的传输、管理和沟通难题。

那么,ICE-Cloud究竟如何融入像鹿米仓这样的团队?它又带来了哪些切实的改变? 接下来,让我们通过小鹿Lawrence的亲身实践,一同探寻这套系统如何帮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,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平衡。

Q:先介绍一下鹿米仓团队和你们主要的创作内容吧。

我们团队现在大概十个人左右,主要做两件事:一是在B站等平台更新我们自己的旅拍和旅行故事视频,算是自媒体业务;另一方面,我们也会给一些影像品牌拍全球样片、广告,还会承接一些TVC、MV,比如之前给毛不易拍过MV。

Q:在传统的协作模式下,你们遇到的最大痛点是什么?

旅拍时经常只有我和“米老师”两个人,白天拍摄,晚上我得花一整夜转代理、上传网盘,国内的后期老师才能开始筛选素材、定调性。最大的痛点有两个:一是素材量巨大且杂乱,旅拍没有脚本,全靠现场抓拍,回来再串故事,导致后期找素材非常耗时;二是传输延迟严重,如果等全部拍完再传,整个项目周期会被拉得很长,完全跟不上内容上新的节奏。

Q:你们是否尝试过实时剪辑实时回传来提升效率?

我们有一些时效性要求很高的项目。比如拍毛不易MV时,当天就要出参考片给不在现场的老板看;拍iPhone首发内容时,时效性更是第一位的。理想状态是:我们这边拍着,那边代理就已经传回国内,团队起床就能看到素材,直接开始剪辑或调色。但现实中,网络不稳定、跨国传输慢、酒店Wi-Fi差等问题,让“实时回传”很难实现。我们甚至要提前打电话确认酒店上传速度才敢订。

Q:除了传输,素材管理本身也很复杂吧?

那当然。比如我剪求婚视频时,用了半年多的素材,有手机拍的、相机拍的,乱七八糟散落在不同硬盘里。大家得花两三天帮我找素材,才能开始剪。如果有跨月、跨项目的长线内容,比如“30天瘦身计划”,素材管理就很崩溃。精准的项目管理和检索功能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。

Q:在后期审片和反馈环节,通常如何与团队或客户沟通?有没有遇到协作上的障碍?

我们之前主要用微信和网盘审片。但是在国外网络经常不稳定,下载观看很折磨。而且沟通成本巨大。我得截图,还经常截不准,然后在微信或飞书里打字:“这里,多少分多少秒,要加个音效,那里换个镜头…”特别琐碎。

我们也尝试使用在线审片的工具,麻烦的是,我们给客户的A Copy和内部审阅的版本往往是同一个。我提的专业意见,比如“这里响度不对,要加个Rising和Hit”,甲方看了可能一头雾水,他们其实只关心产品口播有没有到位。我就特别希望能有一个工具,能把内部讨论和给客户的反馈分开,而且能更直观地标注。

Q:在体验ICE Cloud之后,您觉得它在哪些环节真正帮到了你们?

最直观的就是拍摄上云。我们现在用索尼相机,外接个手机就能在拍摄环节同步把代理素材传到云端。这意味着,我在国外拍着,国内团队只要网络OK,就能几乎实时看到素材,开始筛选和粗剪。对我来说,最实在的好处就是——每天能多睡23个小时! 不用再熬夜转码传网盘了,这对创作状态是巨大的保障。

Q:在素材管理方面有改善吗?

实际使用下来效果挺好。ICE-Cloud的文件筛选和全局搜索功能很强。我们现在可以把所有素材,不管是索尼相机拍的、手机拍的还是飞机拍的,都按项目、时间、目的地传上去。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,为了一条年终总结的视频,去翻全年十几块硬盘,从几千个镜头里大海捞针了。检索效率一高,剪辑师能更快地下刀,整个项目周期就缩短了。

Q:审片环节跟过去相比,有没有不一样的体验?

在线审片功能是我们特别满意的。第一,它终于能把内部意见和客户反馈区分开了,这解决了我们的大麻烦。第二,它的画笔、箭头这些工具太方便了。比如我要指出某个人脸需要打码,或者某个车牌要遮掉,直接圈出来就行,比用文字描述“第二排第三个人”直观太多了。还可以附加图片、音频当参考,大大减少了和后期之间的信息误差

Q:听起来ICE-Cloud很好地融入了你们的工作流。它对鹿米仓未来的创作有什么长远价值?

在自媒体领域,创作越来越碎片,越来越不需要大的流程,或者说很多原来分割的工序,在走向融合。所以流程重要,但也不重要。

我觉得ICE-Cloud真正帮我们做到的,是让我们把精力更多地回归到内容本身,而不是耗费在传输、找素材、反复沟通这些琐事和流程问题上。现在这些环节变顺畅了,甚至是无感的,我们就能更专注于怎么把故事讲好,把画面拍美。一个好的工具就该是这样,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,但它却实实在在地把你托起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