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7日消息,根据经济日报报道,截至今年上半年,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2.2万套,同比增长了5.4%。这一数据显示,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势头,进一步巩固了全球领先地位,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超过50%的份额,稳居全球第一。

除了工业机器人,我国的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也在持续快速发展。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了353万套,同比增长了9.6%。

在工业机器人领域,各项关键指标如产品速度、可靠性和负载能力都在不断提升。部分工业机器人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已经达到8万小时,最大负载能力从原来的500公斤提升到了700公斤。此外,服务和特种机器人的创新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果,例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已获批上市,水下机器人成功完成了5100米海底测试,排涝机器人和无人机等设备也在协助救援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特别是在抗洪救灾等方面。

今年年初,工信部等17个部门联合发布了《“机器人+”应用行动实施方案》,旨在推动各行各业结合各自的发展特点,积极开展“机器人+”应用创新实践。此外,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发布了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,计划到2025年,使机器人研发投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%,打造50个机器人应用场景示范项目,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60台,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。

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:“我国机器人产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稳步推进,应用场景不断扩展,综合实力持续增强,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,已经在技术创新、高端制造和综合应用等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”

官方还强调,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水平正在稳步提升,并且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,为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持。